返回首页 > 您现在的位置: 太仓钓鱼 > 渔具商店 > 正文

小鱼钩富了9个村

发布日期:2023/2/2 13:06:38 浏览:

“自从今年春天镇上在俺村设立了这个鱼钩加工厂,不光俺们村里没有闲着的,就连附近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来这里绑,还可以把鱼钩、鱼线领回家干,家门口就能有钱赚,谁乐意闲着!”11月22日,滨州三河湖镇王素先村支部书记王树林笑呵呵地说。

据了解,与靠海的沾化区、无棣县相邻,历史上就受两个县区渔业产业的发展影响,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,该镇群众就有加工生产各类渔具的传统。最辉煌的时期,全镇各类加工产业规模在鲁北地区一度壮大到举足轻重的地步,产品远销韩国、日本等地,从业人员二三千人。但是后来受外出打工经济潮和沿海近滩资源逐渐匮乏的的影响,该产业逐渐萎缩,濒临销声匿迹的境地。

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和渔业产业政策的利好影响,如何深入挖掘整合优化本地资源、产业优势,汇聚各方面力量,三河湖镇党委坚持锻造党建“金锄头”拓宽群众“致富路”想尽千方百计做优做强这一产业,确保实现强村富民。

作为滨州市驻地滨城区东拓西延的主战场,三河湖镇辖6个社区、67个行政村,总人口4.5万。具有人口基数大、农业产业增收难,群众日常期盼多、动态掌握难,疫情防控、环保拆违、路域治理等突发事件多、协调处置难等诸多问题。所有问题的解决秘诀,只有发展一条路子可行!

三河湖镇党委紧盯经济发展这一解决问题的牛鼻子,坚持抓强夯实基层,不断创新探索理清思路、完善机制、创新措施,从建强过硬班子抓起,实行农村基层干部“能人带动”工程,把农村党员、干部培养成发展能人,把发展能人培养成农村、干部。在新一届村“两委”换届中一批年富力强、想干事、能干事的优秀力量脱颖而出。

三河湖镇党委在村级换届完成后,广泛调查研究,集思广益,吸收群众的意见和建议,最终确定重新上马大力发展渔具产业。针对鱼钩加工操作简单、对技术要求不高、劳动强度不大、工时灵活、妇孺老少都能干等特点,积极主动做好群众致富与企业发展互助共赢文章。拿出专项资金300余万元,联合信誉好、有实力的渔具生产龙头企业分别在王素先、高家庙、龙王庙等9个村建起标准化鱼钩生产车间,让2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务工挣钱。

三河湖镇党委一班人在推动鱼钩加工产业过程中,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主动作为、攻坚克难,所有繁重任务镇党委班子一竿子插到底,所有重点工作党员领导干部一包到底,带领107个基层党组织和1400名余党员把践初心、担使命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激情,让党建工作融入基层、贴近民心、臻于常态、重在实效。

“对那些行动不便的,镇上也考虑到了。”朱口村支部书记朱文择介绍,镇上利用村里的闲置农房、简易仓库、庭院闲场建了不少钩加工产业服务站点。服务站点采取送货上门的方式,让行动不便的群众在家加工鱼钩,完成后由工作人员到户回收,确保了这部分群众足不出户、稳定增收。

渔具生产基地由村党支部负责整合村内闲置院落,由镇政府负责出资改造,由渔具公司负责购置生产设备及就业培训,通过对闲置院落的整理改造,减少了项目前期的基建投入,降低了生产成本,努力发挥现有资源最大价值,促进了闲置资源再利用,实现了多点开花、多方共赢,使群众家门口就业成为可能,真正发挥了镇级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,起到辐射周边、带动全镇的功效,助力打造三河湖渔业小镇,以“微投入”换取渔具产业“大发展”。

在党建引领下,镇政府投资在9个村支部建设渔具生产基地,企业出设备、出技术,群众就地进车间赚钱“1 9”模式,是三河湖镇党委在“1 21”模式基础上为乡村振兴注入超强动力,已然探索出的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强村富民新路径。

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姜斌通讯员胡德民报道)

你可能会喜欢
最新渔具商店
  • 小鱼钩富了9个村02-02

    “自从今年春天镇上在俺村设立了这个鱼钩加工厂,不光俺们村里没有闲着的,就连附近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来这里绑,还可以把鱼钩、鱼线领回家干,家门口就能有钱赚,谁乐意……

  • 人生智慧:一个关于“钓鱼”的小故事,启示成功的大02-02

    来源时间为:2023-02-02人生智慧:一个关于“钓鱼”的小故事,启示成功的大道理,受教了2023-02-0203:56:03来源:陕西至用微信扫码二维码至好……

  • 为什么国外能在商场中开这种大规模的渔具店呢。01-30

    来源时间为:2022-05-12夏说钓鱼,聊钓鱼行业,助力钓友钓技!很多钓友都渴望有一套趁手的渔具,在征战四方钓场的时候可以得心应手竿竿有回应!为什么很多钓鱼人……


欢迎咨询
返回顶部